第(3/3)页 在王东来下车的时候,外面已经站着一群人了。 正是发射基地的领导和工程师们。 “王院士,欢迎你大驾光临!” 基地的负责人吴冰,面带笑容,走了上来,握住王东来的手,热情地说道。 “吴主任,不嫌弃我打扰你们的工作就好。” 花花轿子人抬人,王东来也不吝啬于自己说句客气话。 “王院士实在是太客气了,您可是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还在航天领域,有过巨大的成就,能来这里,绝对是我们的荣幸。” “更何况,贵公司也要在我们这里发射一枚火箭,咱们也算是同行,就更加欢迎王院士的到来了。” 吴冰作为行政人员,在人际交往技能上是点满了。 所以说起话来,好听的紧。 就这样,寒暄了两句之后,吴冰便主动地给王东来介绍起了西昌火箭发射基地的其他人。 最重要的便是两人。 火箭工程组的组长,齐格。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总工兼火箭发射总指挥,贾楠。 剩下的,也都是发射基地的中坚人物。 可以说,吴冰对王东来绝对是无比重视的。 不然的话,也不会拿出这么有诚意的迎接团队。 在车下,简单地进行了一个寒暄和接待之后。 众人便被安排着住进了宿舍。 这里毕竟是国内最早的火箭发射基地之一。 所以很多建筑都是老建筑了,具备历史气息。 看上去颇为简谱,实际上,这里却接待过很多的大人物。 在来之前,就已经讲过这一点,所以并没有人嫌弃这里的条件不好。 没有五星级大酒店的舒适等。 在众人都收拾好了之后。 吴冰就邀请了王东来和杨安超前往准备间。 这也是王东来之前提出来的要求。 大家都是搞技术出身的,都明白技术的重要性,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 这个准备间,其实就是火箭的中转站。 这里只是火箭发射基地,而不是火箭生产车间。 火箭都是在其他的地方生产好,然后运到这里来进行发射。 运来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火箭,而是一个个的零部件。 要在这里进行组装之后,加注了燃料之后,才会发射。 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要进行多次的检测和简单的调试,来确保火箭质量问题,以及发射的成功率。 在火箭发射成功之前,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就只能依靠不断的检测和调试,来确保成功。 一次火箭发射,工作人员起码要检测几十次。 里里外外,各个部件都是如此。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发射前一秒。 只要有一点点的问题苗头,哪怕是不确定,也会立即暂停发射,再进行检测。 杨安超其实并不愿意把他们的首次火箭发射放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之后的。 原因就在于这里。 之所以国内火箭发射,要间隔一段时间,就是处于这个考虑。 工作人员也需要休息。 密集而又细致的检测,最是劳人。 简单的点火,只要加注燃料,按一下按钮,这谁都会。 检测问题,才是真正的台下功夫。 也是确保火箭发射成功的秘籍。 咱们国家的航天火箭发射成功率这么高,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在这些负责人的检测工作人员身上。 提前排查出问题,并解决,避免了火箭发射失败。 而到了准备间之后,王东来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这个初次见面的贾楠,似乎是对他有些意见! 第(3/3)页